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培训网中国CPA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业阶段 » 学习资料 » 复习指导

2015注会审计预习:审计框架——认识审计(下)
      2015-02-04 09:59:30     来源:北京注协培训网         
[摘要]201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新考季已经拉开帷幕,考生们是否已经进入了预习阶段?北京注协培训网根据2015注会预习计划安排的进度,会按时为考生奉上各科目预习知识点,供考生复习备考使用。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转变自己的角度,以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去梳理教材上列示的知识,并且将这些内容串成一条连贯的线。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完整的审计工作流程。

  首先,接受业务委托。

  注册会计师正式接受委托需要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但在签订业务约定书之前,注册会计师需要进行初步业务活动,对审计业务环境进行了解,确保自身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能力,确定被审计单位没有诚信问题,确认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所有条件都具备后,签订业务约定书,这就意味着审计工作正式开始了。

  其次,计划审计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审计工作亦是如此,如果不计划审计工作或计划不周,可能会导致盲目实施审计程序,无法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浪费审计资源,增加不必要的审计成本,影响审计工作效率。为此,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业务之前,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包括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等,方能使审计业务得以有效执行。需要注意的是,计划审计工作并非是审计业务中孤立的一个阶段,它是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再次,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顾名思义,是为了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是审计工作中一项必要的程序。在风险评估程序中,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注册会计师在后续工作中作出职业判断的重要基础。作为一个连续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这一程序贯穿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除这项程序之外,风险评估程序还包括其他很多程序,在教材中都会一一讲明。

  然后,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原因在于风险评估程序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成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评估完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后,要运用职业判断对这些风险采取应对措施,从而降低审计风险使其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在运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最多的部分,大多分布在各项业务循环的几个章节,也是同学们需要留心学习的部分。

  最后,完成审计工作并编制审计报告。

  针对诸如期初余额、期后事项、或有事项、持续经营问题、审计差异等等一系列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注册会计师都会在审计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记录从而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结合前期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以及获取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运用专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至此,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就结束了。

  综上所述的审计流程,同学们可以从中发现我们学习的每一项都是紧密结合的,知道了学习的主线,剩下的就是不断的往主线中穿插分支的内容进行补充,最终形成一株枝叶繁茂的大树。最后,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特别推荐:201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科目预习知识点总结

  2015注册会计师考试各科目预习知识点总结


责任编辑:北京注协培训网专业团队

报名咨询电话:    传真:010-62969077
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培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683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