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审什么?通俗的理解,审计审财务报表是不是存在错报,抽查与业务流程相关的凭证是否真实、正确,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是否良好,等等等等。那么,一个人不知道会计是如何处理企业业务的,也不知道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如何运转的,怎么审呢?这就是为什么学审计要有一定的会计基础。
那么,审计的哪些内容涉及到会计知识呢?
从第一编往后梳理,不难发现,首先是风险评估。举个例子来说,注册会计师审计甲公司2013年财务报表,重要性为100万,甲公司2013年11月销售产品200万,有3个月的退货期,期间有可能存在退货,但甲公司确定收入200万。这种情况下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这就是利用会计知识进行判断的。
其次,是第三编关于业务循环的部分,最重要的内容在于判断影响的审计目标(即认定)。比如,注册会计师审计甲公司2013年财务报表,重要性为100万,甲公司2013年11月销售产品200万,有3个月的退货期,不能估计已售产品退货率,但甲公司确定收入200万。这种情况下,根据会计所学知识,不满足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收入金额无法可靠的计量,因此要等到退货期满才能确认收入,影响了营业收入的“发生”认定。
还有关于关联方的审计,这一部分在综合题中经常涉及到长期股权投资、金融工具和企业合并等会计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在考核的时候,审计和会计两者的着眼点有所不同。以长期股权投资为例,会计上要求知道计量长期股权投资是用成本法核算还是用权益法核算,什么情况下该计提减值、什么情况下该作坏账准备,到什么点做什么事。审计则是确定计量是否符合成本法或权益法的要求,该计提减值或作坏账准备的情况下是否计提了减值或坏账准备。
综上所述,在审计和会计紧密联系的部分,都是审计考试中主观考题所涉及的内容。所以为了更好的学习和更快速的通过考试,会计零基础的同学,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补充自己的会计知识;而有一定会计基础的同学,要不断巩固自己的会计知识,辅助审计内容的理解,进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